為什麼精品後宮劇能刷屏,那是因為裡面有太多「女性心理學」重點。
《甄嬛傳》里的姣梨妝,遠山黛,鵝梨帳中香......這些後宮時尚圈的最in單品,因為名字取得好,產品宣傳自然就是自來水式地從宮內傳到了民間。
《金枝欲孽》里的小祿子,後宮紅牌造型師,他懂得給每款髮型做包裝,說故事。
玉瑩小主從flop走出來,靠的就是這款「飛星逐月髻」。
Blingbling的造型在夜晚很奪目,取個有畫面感的名字,更是能吸引高端用戶的關注。就像此前YSL星辰系列的爆紅,大概時尚品牌特別喜歡把「天地之靈氣」往自己身上引,這樣顯得氣場強大。雅詩蘭黛也推出了奢寵白金日夜尊寵精華眼霜組,也是超有畫面感。
「飛星逐月」這四個字對於皇后的觸動很大,為何呢?
小祿子在後宮待久了,自然能抓住女人們的心。
皇后年華已逝,她這個年齡階段的女人,更偏向穩重大氣的美,但為了避免模式化的美,她還是渴望有一些創新。
「飛星逐月」這種能與天地靈氣沾邊的詞,皇后覺得就是一種「吉兆」。歷經大起大落的女人會明白,能與天地並存的才是經典。
於是,小祿子成為了御用造型師。
同時也給各種髮髻編故事,做包裝。
百鳥朝凰髻就給了皇后一種儀式感,其實還是抓住了女人的攀比心。
愛美之心人皆有之,誰能保證每個女人用上「美」的東西後能心如止水呢?大部分都會自燃起優越感和尊貴感,os響起了「本宮最美」的環繞立體聲。
後宮的文案都是做女人的生意,小祿子設計的髮髻名都有「對比感」:
飛星逐月,百鳥朝凰.....自帶競爭力,後宮本來就是要「鬥豔」的,時尚從來就是「你追我趕」的勢頭。
所以後宮的文案,往往也是殺人於無形。
淑寧在玉瑩的扇子上動手腳,把文案改為「日中而移,月盈而虧」,就是要製造「玉瑩艷壓如妃」的輿論。
諧音切換得很順。
流量轉移大法也玩得很溜,玉瑩作為小花旦,占盡後宮流量,而如妃缺乏熱度,只能被新人取代。
說白了,後宮的女人都沒有安全感,他們害怕被取代,害怕沒有話題點。
所以,針對女性的文案一定要有勵志感,激發他們的鬥志。同時更要有對比感,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,女人看女人,自帶彈幕。
TVB當年的台慶劇《宮心計》簡直就把後宮的文案軍團最大化,而且還增加了設計團隊的審美心機。
尚宮局要操辦所有後宮的公關活動,服裝,配飾,餐飲,餐具,都需要有主題包裝和設計美感。
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討好上流社會的歡心。
給太后的珠釵要有一個好名字,好名字還得配上輿論熱點。
好名字就是好文案,好文案是要傳播的,傳播重點就是:太后是後宮之主,吃瓜群眾都要俯首臣稱。